RESEARCH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荣获: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编制单位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
编制时间丨2015.5——2015.10
一、规划背景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是广东省首批14个示范项目之一。项目由广东省农委牵头组织,地方政府配合实施,每个示范片投资1亿元,要求通过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5大类别,建筑立面改造、村内公园设计、给排水工程等共27个专项内容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工程要求2年内实施完成,是典型的政府“自上而下”输血式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陆河县螺溪镇示范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最北端,包含5个行政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山间谷地,形成以现状河道和县道为主线、5个主体村犬牙相错、串联成片的乡村空间格局。
二、规划构思
由于山多地少,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南下香港、深圳务工或创业,在装饰装修业闯出了一片天地,螺溪也被授予建筑装饰装修之乡,呈现出“民富村穷”、“空心化”的社会特征,一栋栋别墅式豪宅拔地而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泥泞的土路、成堆的垃圾、直排入河的污水。
相较于上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缺失,地方政府更注重的是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以形成光鲜亮丽、整齐划一的新农村形象,这就导致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所服务的主体——广大村民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
因此,项目组提出将螺溪的问题交给螺溪的人民去解决,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以“环境优先、和而不同”为宗旨,通过村民全过程立体化的参与,实现乡村价值回归、社会认同、引导村民自身造血、走向繁荣。以点串线,连线成片,首先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健康农村”。进而强化民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建立由下而上的提案机制,夯实村民互信基础,最终建立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促进地方乡村发展建设。
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让村民回归村庄建设主体地位,也是本项目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图1 总体平面图
三、创新特色
项目组制定了严密的公众参与计划,如摆脱行政体制,通过祠堂族长等德高望重的长辈建立村民理事会,将公众参与机制引入到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实施反馈的各个环节,并对应不同的阶段实践多种公众参与方式。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项目组总结的最有效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宣讲展示、试点示范和公众平台三种。
更深入了解项目组驻地深入乡村的调研和公众参与工作,请访问我们公众号之前的文章:
【清华园林】同衡风景园林师系列之二:“美丽螺溪”初步调研结果
【清华园林】同衡风景园林师系列之三: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之规划理念篇
图2 技术路线示意图
1、宣讲展示
在调研阶段,项目组通过村民宣讲会、环保小课堂、问卷调研及入户访谈,传达乡村规划建设理念,同时了解村民的迫切需求。通过调研及问卷分析, 86%的村民认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其余依次是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产业发展和村庄管理方面。在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方面,84%的村民对健身场所有需求,75%的村民对文化广场有需求。村民对于路面硬化、健身场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显然与地方政府主要投入立面改造的初衷大相径庭。这些来自主体需求的数据是说服地方政府强有力的依据。
图3 公众参与现场照片
2、试点示范
乡村的工作“行胜于言”,因此在与村民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房前屋后改造中,项目组采取了在自然村中找试点进行示范的方式。通过现场测量、方案绘制、模型制作,项目组与村民进行多次沟通,得到村民满意的改造方案与建设方法,并通过海报展示、入户沟通及微信公众平台推广等方式对规划内容进行多角度宣传和意见征求。
3、公众平台
项目组在调研过程中开通了“美丽螺溪”微信公众号,在规划、设计、建设各个阶段通过播报项目进展、公布问卷调研结果、探讨规划理念方法等途径与村民实时互动,吸引了包括外地务工人员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村民的关注与讨论。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摒弃传统的“穿衣戴帽式”新农村建设方式,从主体需求出发,确定“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连线连片整治模式。
图4 空间结构图
1、点——重点公共空间设计
规划设计有3个入口标识、5个观景平台、10个村内小公园、5个运动场地和3个文化设施等一系列节点建设,为村民提供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空间。结合“点”的设计,将“建筑装饰之乡”的特色通过小品、景墙、铺装形式等进行展示,增强村民对家乡的内在认同感与自豪感。设计改造的元素选择上充分利用废旧的瓦片、竹竿、石块等材料,结合特色居民建筑,延续历史记忆和场所精神。
以正大村为例,项目组结合村民意愿,在祠堂对面设置传统岭南建筑形式的戏台,在与祠堂族长为首的村民理事会沟通中,族长提出戏台建筑与祠堂风水产生矛盾,本着尊重民俗文化、村民需求的原则,项目组取消建筑,保留戏台,并通过铺装与栏杆设计来体现民俗文化。
图5 同乐园建成照片
2、线——道路及滨河绿道设计
项目组着重对螺河、乡道进行改造提升。
考虑村民对螺河防洪、排污与活动健身的需求,项目组对临近村庄的河道进行分级驳岸建设、截污与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滨水休闲空间建设。设置滨河慢行绿道,结合驿站的开放空间,通过铺装、景墙等表现螺溪人民参与装修过的诸如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重大工程,突出“建筑装饰之乡”的特色,强化村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道环境则通过具有岭南特色的入口、村口标识与乡土植物来优化、亮化、美化,形成景观序列。
图6 沿河道建设的乡村绿道系统
3、面——基础设施,建筑外立面
在面的改造上,对于村民普遍关心的路面硬化问题,项目组走遍了每一条道路,确保道路路线无死角,实现路面全面硬化。
基础设施改造上,以污水管线改造为例,项目组通过污水源头分类处理,现状排水沟加盖板,实现雨污分流的过程控制,利用公共河滩地解决末端集中处理,实现“雨污分流”和“生态治理”的目标。建筑立面改造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破旧或无能力建设的房屋,政府统一粉刷。
产业方面,以发展“一村一品”的绿色农业为主,通过先期小规模荷花田试点种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产业特色并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图7 公众参与建筑外立面改造
五、实施效果
河道整治基本完成,滨河慢行绿道已成为村民健身的新去处。乡道两侧完成乡土植物种植,形成名副其实的风景道。道路硬化、排水设施、垃圾收集及村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建筑外立面整治方式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并带动当地的小学美术老师、村民等积极参与到建筑外立面的美化过程中。通过选取示范点建设的荷花塘,衍生出多样的乡村体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外来游客的关注,也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村内小公园建设中,村民充分发挥“建筑装饰”才能,积极参与铺装样式的设计与建设。村内活动广场基本完成,为村民提供了运动休闲、节假日停车等多功能复合的场地,得到村民广泛认可。2017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复核评估组,对28个省级示范片的建设情况实施复核评估,本项目被评为十个优秀示范片区之一。
全程立体化的“公众参与”理念引导村民回归到村庄建设主体,保证了规划内容的切实可行。建设过程培育和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意识,在路面建设过程中,村民拿着尺子检测结构层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不够的要求施工队返工,“全民监理”也是长效管理理念的表现。
本项目通过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手段,力争让游离于建设之外的村民归位,同时平衡考虑地方政府需求,将珍贵的资金落到实处,并提高了村民建设家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期的长效维护做好铺垫。螺溪示范片项目改变了“自上而下”输血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公众参与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为同类型项目提供有益借鉴。
图8 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