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北川是是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震后异地新建的县城。北川抗震纪念园坐落于新县城的中心,是文化中轴线与永昌河城市绿带的交汇点,占地面积约为5公顷,西南方紧邻羌族风貌商业街,东北端与文化中心用地相接。在场地范围中需要对纪念碑广场以及北川抗震纪念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两座小型展馆建筑进行规划设计。
北川抗震纪念园的方案历时四轮评审,长逾一年,其中源于现场的强烈的感受与耕于纸上的理性思索交融砥砺,最终呈现出一个埋于大地,指向天空的方案,表达出对生命价值的追思、对天地的敬畏、对生命的崇敬与渴盼,表达出一种痛定思痛的沉思与笃定。
纪念园被城市道路分隔为南北两园,因此在立意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分主题与象征性。南园表现了此在、现实、地震的创痛,北园表现了精神世界、彼岸、亘古不变的信仰与超越的灵魂。在南北两园的对比与统一中,阐述了灾难给予人的悲痛与勇气,感受与觉悟。
南园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两组景观:一组以下沉广场和错落的景观墙表现了塌陷沉降的土地、崩裂的山石和倾垣的建筑;一组以跌宕的岩石景观喻指山城北川的旧貌,以高踞的纪念碑喻指北川羌寨傲然挺立的碉楼。贯穿纪念碑广场的主叙事轴线,由雕塑墙、特殊的广场铺装线与尽端的纪念碑碉楼构成,形成一条历史的隧道,以浮雕碑刻与签名刻字纪念墙的形式述说着北川重获新生的历程。
北园取羌族白石信仰,塑造了除纪念碑外的另两栋大型建筑。羌族的白石信仰由来已久,是其民族精神的代表与内核。古老的羌族史诗中记载了天神降下三块白石拯救羌族人民于危难的故事,因而白石成为羌族人最崇高、最神圣的信仰。这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也是一种对繁荣安定的向往。在每一次大难与前时,对天地正气的信仰会带来祥和与安宁,对幸福的祈愿会带来信心与希望。震后重建的北川此刻正需要这种吉祥、鼓舞与力量。
纪念园中的部分材质取自于北川老县城,冰裂纹的地面铺装与毛石砌筑的露天看台允许草籽在其中萌发,允许时间的流逝将它们带回最自然的状态。南园下沉广场中的景观墙与北园建筑台基运用了典型的羌族石砌工艺,连同礓礤甬道、毛石看台、冰裂纹铺装,成为羌族文化质感最直观的体现,塑造出山寨淳朴的情怀与独特的场所感。这种粗砾、暗调的丰富肌理与白石建筑皎洁纯然的石英岩材质形成了美妙的对比与反差。
北川抗震纪念园是新北川县城市中轴线上的景观高潮,是对北川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纪念,是北川重建与振兴的标志与象征。纪念园的立意基于纪念而朝向新生,它将镌刻这座城市不朽的历史,成为新城中一方珍藏记忆与文化的沃土,使北川精神薪火相传,文化情感绵绵长存。
该方案荣获北川抗震纪念园方案征集招标第一名。